當敦煌壁畫的"青金色"穿越千年時空與當代時裝相遇;當《牡丹亭》的“姹紫嫣紅開遍”化作中國傳統色專題文化藝術展的首展主題——中國傳統色正以一場跨越千年的美學覺醒,叩擊現代文明的脈搏。作為中華文明最深邃的視覺基因,中國傳統色承載著古老東方的哲學理念與詩意審美,卻在工業化浪潮建立的標準運作體系沖擊下逐漸式微。如何為這些鐫刻著民族記憶的中國傳統色彩賦活,讓她們成為全球設計語系中的中國符號和國人當代生活美學的底色?
2025年3月11-13日,由中國國家應用色彩體系COLORO發起和主辦的“東方國色,生生不息——2025中國傳統色專題文化藝術展”將于CHIC2025(春季)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4.1館啟幕,該系列展覽依托COLORO色彩應用研究院歷時兩年完成的中國傳統色應用研究成果,將中國傳統色的文化意義和審美價值與當代藝術和文化進行對接,探尋中國傳統色彩美學在當代藝術和商業領域的發展新維度。
中國傳統色專題文化藝術展首展主題為“姹紫嫣紅開遍”,以中國傳統色家族中最富生命力的“桃紅色(005-64-28)”為主題色,聚焦傳統色譜中最具張力的紅紫色相,選取朱紅、霽紅、殷紅、退紅、魏紫、檀紫、青蓮、胭脂等30個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傳統顏色,以“嬋娟”、“傳紅”兩個分類展區呈現中國傳統色的身份溯源與色相標定,探尋中國傳統色在傳統與現代、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流轉與交融動線。
----姹紫嫣紅三十色----
CHAN
嬋
JUAN
娟
“嬋娟”以色譜賦形月相圖演繹東方色。展覽以農歷三十日完整月相輪回為時空坐標,選用三十個源自文獻典籍并在民間廣為流傳應用的中國傳統色,構建融合天文意象與色彩美學的跨界敘事場域。當觀眾沿行于回形展廊,將經歷從水墨宇宙向彩色星云的色彩旅行:"桃紅"色的起始象征著灼灼其華的青春之端,"望月"凝練紫色推動能量達到峰值,溫潤的"胭脂色"孕育著下一個輪回。
“嬋娟”三十色不是簡單的色彩羅列,而是一種將東方色彩美學重構的語言并得以在未來不斷言說。當月色重組成記憶的弦振頻動,三十個傳統色在象征著“生生不息”的云雷紋回形場域中完成轉化——我們仰望的不再是月相盈虧,而是華夏傳統色彩投射出的精神氣息。
CHUAN
傳
HONG
紅
在中國人的生命世界里,紅色代表最初與最深的情感。紅色在中國古老智慧易經中為“離卦”,象征著“光明”。這或許可以解釋,我們為什么會不由自主地把“紅”掛在嘴邊,穿在身上,戴在手上,寫在紙上,貼在門上,看在眼里,綻放在心里。紅色是我們天生的文化基因色,紅色是我們的至親,我們的顧戀,我們的歡喜,我們的熱血以及我們的解脫。
《紅印》、《良緣》、《紅塵》、《繁花》、《赤子》、《西東》……,指畫藝術家胡紅慧,把指間水墨與數字傳統色相融合,在現實與虛擬、古典與現代、東方與西方的色彩精神中流轉穿行,在指尖觸及畫面時接通情感,在指尖的游移里安放下熱情。
“姹紫嫣紅開遍”,以跨越時空的色彩對話,開啟一場中國傳統色的當代復興。據主辦機構COLORO介紹,年內還將舉辦“中國傳統色專題文化藝術展”續展,敬請期待第二期展覽“最是橙黃橘綠時”。
參考資料:
CHIC
舉辦地區:上海
展會日期:2025年09月02日-2025年09月04日
開閉館時間:09:00-18:00
舉辦地址: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崧澤大道333號
展覽面積:117200
觀眾數量:103722
舉辦周期:1年2屆
主辦單位:中國服裝協會、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